帮助中心 > 商品管理
冰柜为什么永远靠边?
2016-06-08 来源:七天优配官网 阅读 2958
便利店靠墙放置的一排冷柜,开放式冷藏柜叫 open-case,带有玻璃拉门的是 walk-in(步入式)冰柜。这两处冷柜设定温度都是 4 摄氏度(误差正负 2 度)。
前者存放的是保质期较短的饮料、食品,这意味着便利店需要在更短时间内卖掉它们,使用开放式冷柜更加亲和,更容易接近、拿取。
不太好理解的是,另外一个 4 度冰柜里储存的都是常温饮料(即运输过程中无需冷藏的饮料)。为什么即使是冬天,也要把矿泉水放在冰柜里卖呢?
“十年前,上海刚有便利店的时候,好多人都会来问‘你们(饮料)怎么都是在冰箱里的,给我拿个常温的’,现在来问的非常少了。”
根据王意文介绍,这种模式从日本引进,“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冰饮的消费会更高,尤其是像可乐这种碳酸饮料,冰的味道会更好。”
相对来说,人们对冰饮越来越习惯,尤其是便利店看重的年轻消费者群体。
“但到了内陆地区,又会像十年前一样很多人来问了,这很有意思。”
冰柜贴边放的另一个好处在于,背后就是仓库。仔细查看便利店的冰柜,walk-in和背后的仓库相连通,作为补货的饮料被预留在冰柜后的货架上提前冷藏,方便随时补货。
通过这种方式,即便是大量消耗冰饮的夏天,消费者随时打开冰箱都能拿到一罐冰镇彻底的饮料。
冬天放在收银台旁边的加热货架里为啥都是小瓶装?
你有没有发现热饮都是小瓶装的?
除了店内提供的鲜煮奶茶、咖啡、豆浆等热饮,便利店在冬天还会搬出一个小小的热饮柜,通常是在每年的十一月到来年三月。
“冬天人们对饮料、水的需求要少一点,一下子要喝 500 毫升有点压力,所以(热饮的)规格都会设置比较小一点。”全家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。
“设置”,而不是“挑选”。因为热饮的瓶子需要经过专门研发,符合耐热性能等安全要求。热饮柜内的温度在 55 度左右,为免铁罐烫手,会给罐装饮料加一个纸板杯套。
每一瓶饮料在放入热饮柜时,会在瓶底打上一个标签,标明食用的安全期限。
温度对食品、饮料的质量有很大影响,正常情况下一罐常温饮料的保质期可能有 9 个月,但是放进热饮柜后只能存放 14 天左右。不同商品的保质期不同,最短的只有 7 天保质期。
便利店的货架上,为啥也摆满了性价比很差的小包装?
一般来说,大包装食品更加划算。比如在大卖场我们经常会看到“家庭超值分享装”、“买三送二”这样的促销包装,总之卖的越多越好,买到就是赚到。但在便利店就比较少看到。
便利店的流行趋势是:卖小包装食品。妙芙,一只一只卖。3+2 夹心饼干,两片两片卖。
一方面,是受限于陈列空间,货架位置对便利店来说实在是太奢侈的东西。
另一方面,便利店的消费人群对价格不敏感,不会在意几块几毛的差价,对这部分人群来说,吃下一整条奥利奥反而会是更有压力的事情。
以毗邻商务楼的全家 K11店为例,白领等商务人士是便利店的主要消费人群。两片饼干配一杯咖啡,恰好就是一顿下午茶。
配合消费者“少食多餐”的生活理念,全家在去年秋冬推出了寿司散卖服务。消费者可以一只一只地挑选,自行搭配不同口味的寿司,买满四只可用盒子打包。
便利店所在的位置不一样,货架上卖的东西也不一样
即使是同一品牌的便利店,不同地段、店型的便利店里卖的东西不尽相同。比如说,医院附近的全家便利店里面会增加粥类的进货量,而毗邻商务楼的 K11 店则会主推高品质的“黑标系列”盒饭。
K11 的冷藏柜面非常好看,摆放了一整排各种颜色的贝纳颂咖啡。而在普通的社区店,贝纳颂的排面只有三个。
“我在其他门店都没有看到那么多排面的巴黎水、纯果汁,在这种地段的门店,他们是不会在冷藏柜摆矿泉水的。”逛便利店,也是王意文的日常工作之一。
全家便利店所有类型的货架都会被展示在一个展览馆,“所有人都要去看一次,我们会向店长解释为什么这一季是主推这些商品。”以加盟店为主的全家便利店,通过这种方式来贯彻自己的陈列哲学。
商品陈列是新进店员培训课程的一部分,正式员工需要接受为期 6 天的培训,兼职人员也要培训两天。
各门店的店长有权限调整进货的品类、数量,不过真正做决定的,还是目标消费者的喜好和购买力。
全家目前在国内的店铺设计已经更新到第三代,用更加温馨的原木色替代了原有的白色货架、地板。除了传统的一整排冷柜,三代店引入了中岛柜,开放更多柜面空间,方便顾客挑选寿司、三明治、盒饭等鲜食食品。
除了地铁、机场店以外,100 平米以上的全家便利店三代店内多设有10-20个座位的座位区。“坐得越久(可能产生的)消费也就越高。”即便已经过了饭点,全家 K11 店内仍然有购买鲜煮咖啡、关东煮的顾客坐在店内逗留,即便是大冬天也有客人光顾 Fami现制冰淇淋机的生意。
两个小时的时间里,全家便利店里不带重复地播放了20+ 首流行好歌,中间还穿插了一段天气预报的广播。收银台前的显示屏上,也不停地交替播放全家便利店的宣传片,以及合作商户的广告视频。
“台湾的便利店更加夸张,收银台上全部贴满了商家的广告。”便利店已经成为了商家发布新品的线下渠道之一,来自台湾的王意文更加明白,便利店的平台对商家有多重要。